近日,在广东佛山顺德的一场婚礼上,宾客递红包时,新娘并未接受。而是轻轻地处理着红包,整齐地折了一角,然后将红包完好无损地还给了客人。这个简单的场景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,并得到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好评。有趣的是,当不少网友称其为“婚定制行业的一股清风”并强烈建议“全国推广”时,不少广东人却表现出一些冷漠:“这不是很正常吗?” “折叠红包”的流行,是因为它准确地击中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痛点——不断上涨的“钱”已经成为很多人难以承受的负担。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,正是婚礼云集的“黄金周”,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“破财周”。 “九月工资不用记账”的嘲讽“e卡”清晰地描述了追随者给人们带来的经济压力。“折角还红包”的做法,既保留了送礼的仪式意义,又减轻了客人的经济负担,让祝福回归纯粹。这种被无数网友称赞的新风潮,只是广东延续了几十年的一种常见做法。这背后是深厚的“讨礼”文化传统。 据介绍,顺德的这种风气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。当地党政提倡婚俗从简,党员干部带头,群众积极响应,逐渐形成了红白物品“零消费青睐”的共识。对于当地人来说,客人的到来本身就是最好的祝福。 不存在礼物并不意味着友谊薄弱。重要的是我诚实。务实、宽容的思维,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摆脱了金钱的沉重束缚,变得轻松而真诚。如今,不仅在广东,还有很多年轻人正在改变人际关系。很多人开始表演“三无婚礼”,没有车队、没有婚礼、没有伴郎、伴娘。一些情侣甚至选择旅行结婚。他们成长在物质资源相对丰富的时代,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契合,试图重新定义自己的婚姻和爱情规则。在全国范围内,民政部正在推动定制婚姻改革试验区建设,浙江平湖市正在推广“轻婚礼”理念。这些探索都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,让情感交流再次成为“仪式感”的主要部分。 “折叠红包”的原因”能产生一系列涟漪效应的,在于它体现了我们内心的伟大愿望:渴望少算计、多纯粹的人际关系;希望摩诃婆们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能被真诚的祝福所包围。这样的行为可能不会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流行,但其背后的“小行为但重爱”的理念无疑为我们从人际关系中“减法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。改变习惯需要精心引导。 从岭南爆发出来的婚俗风潮,启发着每一个有灵感的人思考如何让每一次祝福都发自内心,让每一次聚会都充满欢乐。南方网及广东研究评论员 王培荣